河南青年网讯(通讯员 李春晓)在唐河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私营店主、企业职工、自由职业者、新媒体从业者、律师、技术工程师——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代表。他们因人道、博爱、奉献的共同信念集结成唐河县蓝天救援队。这支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主体自发组建的队伍,自费购装备、义务献时间,在洪流与废墟中托起生命方舟,在洪灾、山野、深水中点亮生命的微光。救援队自2017年组建至今,出勤7000余人次,救助逾万人,用八年时间书写着不平凡的救援史诗,成为当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服务社会、奉献担当的一面鲜艳旗帜。
淬炼:从个体热血到专业力量
没有财政拨款,没有固定薪酬,队员们自费购置救援装备;他们挤出早晚休息时间投入高强度训练。每周的救援理论课、应急医疗演练、水域救援实操雷打不动,只为在危急时刻快一秒、再快一秒。冲锋舟一套设备数万元,大家凑钱买;声呐探测仪不够,队员自费改装救援船。队长语气平静,眼底却闪着光。唐河县委统战部关注到这支充满活力的新阶层队伍,积极协调资源,在训练场地、专业指导对接等方面提供支持,助力其规范化、专业化成长。 这支队伍的专业性在实战中淬炼成型。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中,他们连夜驰援,在齐胸深的洪水中转运被困群众;新乡卫辉洪灾现场,连续72小时浸泡在浑浊的水里,用肩膀扛出老人和孩子;2023年涿州抗洪,他们驾驶冲锋舟穿越湍急河流,将生活物资送进孤岛般的村落。
逆行:以凡人之躯架起生命通道
翻开救援日志,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只有生死一线的抉择:2021年卫辉救援时,队员们潜入被淹没的民房,在即将坍塌的房梁下抱出啼哭的婴儿,转身瞬间屋顶轰然塌落;2023年寒冬暗夜,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走失,队员们在零下气温中搜索整夜,最终在废弃农房的草垛里找到冻僵的老人,用体温为他取暖;2024年,唐河郭滩洪灾,队员们连续三天三夜泡在水中搜救转移困水群众,一个洪浪打在疲惫极限的队友身上,差点被急流暗涌卷走;今年1月唐河六桥落水者打捞中,破冰入水的队员被尖锐冰凌划伤手臂,鲜血染红冰面仍坚持完成搜索。这些瞬间不仅是救援档案里的数据,更是唐河百姓口耳相传的温情记忆。在这些挺身而出的身影里,清晰地映照着新阶层人士的社会责任感与无私奉献精神。 看到获救者眼里的泪光,所有付出都值得。一名队员说着,揉了揉常年被救援绳磨出老茧的手掌。
星火:微光汇聚成炬
他们的奉献精神早已超越地域。只要有需要,他们召之即来,驰援郑州、卫辉,奔赴涿州,甚至土耳其地震灾区,在余震中连续奋战9天,徒手刨挖寻找生命迹象,等等事迹数不尽,唐河队员早已将人道主义精神刻进基因。荣誉墙上记录着社会的认可:2020年获中国海事局应急救援先进集体,2022年当选唐河县见义勇为先进集体,2023年15名队员被评为疫情防控优秀志愿者,同年荣获唐河青年五四奖章集体,2024荣获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致敬民间救援队”证书。这些荣誉背后,离不开统战部门的积极培育和推荐,将这支新阶层队伍的优秀事迹推向更广阔的舞台,使其成为凝聚、引领新阶层人士服务社会的标杆。但最珍贵的勋章,是群众口中的那句:看到蓝制服,心就安了。
坚守:新阶层的时代担当
在唐河县蓝天救援队,众多队员的越野车成了队里的救援专用车;私营企业主王哥(化名)关闭店铺参与涿州救援,损失数万元营业额,却只说钱能再赚,命不能等;个体户张姐把缝纫机搬进队部,义务修补破损的救援服。忠诚、正直、勇敢、谦卑——队训里的八个字,已融入他们的血脉。作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他们依托救援队这个平台,将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紧密相连。如今,在统战工作的引导和凝聚下,更多新阶层人士正在加入:程序员开发救援定位系统,网红主播普及防灾知识,律师提供义务法律咨询……这支在统战部门关心支持下茁壮成长的队伍,正成为唐河新阶层人士服务社会、参与治理、传递精神文明的鲜活注脚。
当危难来临,总有人于浊浪中伸出坚定的手。唐河县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这些来自新阶层的普通人,用行动证明:英雄不必身披铠甲,他们可能是一名退伍军人,是写字楼里加班的职员,是你我身边最普通的同事、邻居。在统一战线凝心聚力的旗帜下,他们践行着入队时的朴素誓言——在灾难面前,竭尽所能地挽救生命。这份源自新阶层人士心底的信念与担当,正在中原大地上燃起永不熄灭的炬火。
主题词:唐河县蓝天救援队——“新”阶层的力量与温度 - 点击收起详细信息
索 引 号 | 2025071109435224 | 文 号 | |
---|---|---|---|
发布机构 | 唐河县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 | 2025-07-11 09:43:52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 有效 | 文件编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