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县2025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切实增强解决地膜残留污染问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理,以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为抓手,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作物和关键环节,示范推广0.01毫米以上(不含0.01毫米)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支持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技术创新,加强地膜生产、销售、使用和回收等全过程监管,探索构建废旧地膜污染治理长效机制,有效提高全市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和乡村生态振兴。
二、基本原则
科学使用,严格监管。合理规范使用地膜产品,强化适用技术推广,加快推进减量替代,指导农户科学使用回收地膜,加强地膜使用控制。严格执法监管,切实强化地膜源头管控,加大对地膜销售、使用和回收过程中的监管力度。
典型引领,示范带动。采取试点先行与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打造一批试点示范区,发挥辐射带动效应,稳步推进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工作。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根据自然条件、作物种类、种植习惯和地膜使用特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先覆膜后移栽类作物为重点,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以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和适宜作物为重点,示范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分区域、分作物明确工作目标、实施重点和政策措施,分步循序组织实施。
政府引导,多方发力。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地膜生产销售企业、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回收处理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方积极性,共同推进地膜污染防治工作。坚持就近收集、方便群众的原则,在重点乡镇设立回收站,使废旧农膜回收站点数量达到全覆盖效果,全面完成废旧地膜回收任务。坚持引导教育农民,以农户回收自家地中废旧地膜为主的原则,集中起来交售到指定地点,不准随意丢弃。坚持统一领导和分工协作的原则,即各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分工与职责,加强相互间的配合,步调一致,切实抓出成效。
三、工作目标
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为目标,示范推广0.01mm以上(不含0.01)加厚高强度地膜3万亩和全生物降解地膜1万亩,地膜回收率达到87%以上。
四、重点任务
(1)2025年推广应用0.01mm以上(不含0.01)加厚高强度地膜3万亩,推广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1万亩。
(2)废旧地膜回收200吨以上。
(3)废旧地膜残留监测2处。
(4)地膜污染治理政策法规宣传、联合执法、会议培训、技术指导、下乡租车、项目验收等。
五、建设内容
(1)达标地膜推广应用
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市场运作的方式推广应用。一是0.01mm以上(不含0.01)加厚地膜。配合废旧地膜回收技术,重点选择蔬菜、瓜果、花生、红薯等常年覆膜、面积较大、废旧地膜回收处理积极性高的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开展推广示范。二是全生物降解地膜。厚度、力学性能等指标须符合《全生物降解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T35795-2017)标准,有效使用寿命90天以上,产品水蒸气透过率在400g/(m²·24h)以下,相对生物分解率90%以上。主要推广用于花生、烟叶、中草药等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上推广实施,发挥好新型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
(2)废旧地膜回收利用
实行奖补政策,鼓励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对废膜的回收和加工转化。在夏收、秋收等关键时节,组织发动农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选配适宜的回收机械及时捡拾回收田间废旧地膜,落实好回收主体责任,提高回收作业效率。废旧地膜回收网点设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废旧地膜收售台账记录。对有二次利用价值的,发挥市场机制,由使用者归集、网点回收后,实现二次利用;对无利用价值的,将纳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以无害化处理为主。
(3)废旧地膜残留监测
进一步优化农田地膜残留监测调查点位,健全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监测网络,形成点位合理、监测科学、要素全面、长期稳定的农田地膜残留监测机制,掌握主要覆膜作物、主要农田地膜残留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加强地膜使用监管和残留污染防控等提供决策支撑。
六、补贴方式
县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根据补贴标准进行统一招标采购宽度1米,0.01mm以上加厚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根据农户实际需求调整)。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配合中标企业做好地膜的发放工作,由乡镇(街道)统一收集《唐河县2025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地膜申领表)及相关附件》,携带《地膜使用主体汇总表》(加盖公章)到指定位置领取补贴地膜。
七、资金使用
2025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资金150万元主要用于:1.加厚地膜推广补贴75万元;2.可降解地膜推广补贴60万元;3.废旧农膜回收补贴10万元;4.地膜残留固定监测4万元;5.地膜污染治理政策法规宣传、联合执法、会议培训、技术指导、下乡租车、项目验收等1万元。
项目资金使用明细表
序号 | 补贴项目名称 | 数量 | 补贴标准及规格 | 补贴数量(亩) | 合计(万元) |
1 | 加厚地膜推广 | 3万亩 | (黑、白各半)厚度≥0.012mm 宽度1M | 亩/补贴25元地膜 | 75 |
2 | 可降解地膜推广 | 1万亩 | (黑白膜)厚度≥0.01mm 宽度1M | 亩/补贴60元地膜 | 60 |
3 | 废旧加厚地膜回收 | ≥200吨 | 0.5元/公斤 | 10 | |
4 | 农田地膜残留监测 | 2处 | 2万/处 | 4 | |
5 | 地膜污染治理政策法规宣传、联合执法、会议培训、技术指导、下乡租车、项目验收等 | 1 | |||
合 计 | 150 |
八、项目验收
县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和乡镇(街道)共同实施、全程监督,项目实施完成后由乡镇(街道)安排专人负责地膜使用主(个)申报面积的核实、统计、验收工作,完善各项手续(详见附件)。县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联合财政局或聘请第三方验供公司进行抽验,并审核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材料。
九、保障机制与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项目监督。县农业农村局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负责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完成好各项既定任务。各乡镇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认清做好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的必要性、耕地土壤白色污染防治的紧迫性,把抓好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摆上重点议事日程,要成立本乡镇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加厚地膜推广应用及废旧农膜回收,并确定专人负责项目实施进展报送工作。成立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加厚地膜示范点建设。立足乡镇实际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围绕既定目标,进一步细化措施,建好加厚高强度地膜应用台账、废旧农膜回收台账,做到“县有乡账、乡有村账、村有户账”,对台账不规范的,及时督促进行整改,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二)加强监督管理,强化政策落实。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组织,市场监督、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等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农田地膜管理联合执法,全面推广应用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地膜,面向所有地膜生产、经营、使用、回收和再利用主体,发放地膜污染治理指导宣传手册,进一步加强地膜监督管理。同时,县政府出台地膜加工、再利用和回收处理企业,按规定享受的用地、用电、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地膜加工、再利用和回收处理企业,落实落好项目实施工作,放大项目示范带动辅助效应。
(三)严格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项目单位设立废旧地膜回收利用项目专户,做到专款专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确保招投标、项目监理设计、宣传验收落实项目完成验收,由财政部门负责资金发放,补贴落实到回收企业、合作社或回收作业者。项目实施完成后,做好项目财务决算审核报告,并报审计部门审计,确保项目资金落实到位。
(四)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回收、利用的市场化运行模式。由政府引导、项目带动、合作社、农机户、企业参与等措施,鼓励企业开展以旧换新、交售定点回收网点等形式进行回收补贴,在推广标准膜的同时,形成地膜污染治理社会化、市场化。同时鼓励清洁生产企业使用废旧地膜造粒,积极带动对县域范围内废旧地膜回收。
(五)强化宣传培训。面向所有地膜生产、经营、使用、回收和再利用主体发放地膜污染治理指导宣传手册。利用广播、电视、户外宣传媒体开展宣传,制作大幅宣传牌,墙体标语、宣传横幅。下派技术人员包村包片进行技术服务指导,开展全降解地膜示范观摩现场会,召开县乡村三个层面的残膜回收动员会,提高各级领导、村队干部、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确保回收技术措施到位。
唐河县2025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地膜申领表).xlsx
主题词:唐河县2025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实施方案 - 点击收起详细信息
索 引 号 | 2025070916162082 | 文 号 | |
---|---|---|---|
发布机构 | 唐河县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 | 2025-07-09 16:16:20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 有效 | 文件编号 |